传染病
冬季:注意预防流行性出血热
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?
流行性出血热如何传播?
哪些人更容易得出血热?
一般在田间地头、林区、户外工作的青壮年、农民因接触鼠类及污染物机会较多而更易感染,学生发病也较高,需引起高度重视。
流行性出血热有哪些主要临床表现?
一般流行性出血热起病急,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、头痛、腰痛、眼眶痛,以及恶心、呕吐、胸闷、腹痛、腹泻、全身关节痛等症状。同时,脸、颈和上胸部皮肤发红,眼结膜充血,有肾脏损害等。病程依次分五期:发热期、低血压(休克)期、少尿期、多尿期和恢复期。重症患者则表现高热、中毒症状重,往往有前2期或3期重叠,来势迅猛,病情变化快,病死率较高。
怎么预防流行性出血热? 1 积极接种疫苗
2 注意防鼠灭鼠 居民应及时清理垃圾、杂物,保持家居环境卫生,消除鼠类栖息、活动场所,门不留缝,窗要有网,堵塞鼠洞,避免鼠类进入家庭。 餐具应放置在橱柜、碗柜,防止被鼠类排泄物污染;如果无专用橱柜、碗柜,则要在使用前充分清洗、消毒。 应注意粮食、饮水和食品保存。粮仓要加盖,不要接触地面和墙面存放。饮水应煮沸,剩菜和剩饭要加盖纱笼或放入冰箱保存,如无保存条件则在食用前要充分加热。 居民在果园、蔬菜基地、林区等野外或田间地头临时性建筑生活时,应格外注意室内和餐饮卫生,严防暴露感染。 居民在鱼塘、河道、沟渠等垂钓时,应格外注意周边环境卫生,做好个人、食品、饮用水等防护工作,严防暴露感染。 集体单位食堂,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防鼠灭鼠工作。
3 做好个人防护 在野外或田间活动、劳作时,不要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,不在草地或草堆上坐卧。如果手上、脚上有皮肤破损,要及时消毒包扎。 在清理脏乱杂物、稻草、麦秸、玉米杆时,要戴口罩、帽子和手套。 处理死鼠时,要戴手套或使用工具,且将死鼠挖坑深埋或焚烧掉。 4 及时就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