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榆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!    今天是

榆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

热搜: 接种疫苗 核酸检测 疫苗接种点 疫情防控 健康码 政策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 > 疾控服务  >  疫苗与接种

疫苗与接种

乙型肝炎

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
   浏览量: 330   发表时间: 2024-01-16 16:15
打印本文

一、疾病概况

    乙型病毒性肝炎(viral hepatitis type B,简称乙肝)是由乙型肝炎病毒(HBV)引起的,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性疾病,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为主(如食欲减退、全身乏力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黄疸等),同时伴有全身其他症状,病程迁延,易转为慢性肝炎、肝硬化及肝癌。

  传染源

  凡是血液中可以检测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(HBsAg)阳性者(特别是HBV DNA阳性者),包括急性乙肝、慢性乙肝、乙肝相关肝硬化和肝癌、乙肝病毒携带者,都是传染源。

  传播途径

  HBV主要通过母婴传播(包括宫内传播、产程传播和产后传播)、血液传播(如被HBV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等)、性接触传播(与HBV阳性者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)等。

  潜伏期

  潜伏期通常为45180天,平均6090天。

  易感人群

  人群对HBV普遍易感。婴幼儿因免疫系统不够完善,感染后极易转为慢性HBV携带者,成年后发生慢性乙肝、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增加。此外,由于某些特殊人群暴露乙肝的风险较高,比如医务人员、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、器官移植患者、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、免疫功能低下者、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、男男性行为者或有多个性伴侣者、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,相比于普通人群其感染的风险更高。


二、流行病学

  l 国内疾病流行情况

  我国曾是HBV感染高流行区,19791980年和1992年两次全国病毒性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,全人群HBsAg流行率分别为8.83%9.75%,估算我国有将近1.2亿人为HBV 携带者。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,中国159岁人群HBsAg流行率为7.18%,由高流行区转为中流行区,儿童HBV 感染率明显下降, 14HBsAg流行率为0.96%514岁为2.42%1519岁为5.4%,而成人的HBsAg 流行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。2014年全国129岁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,14岁、514岁和1529岁人群HBsAg流行率较2006年进一步下降,分别为0.32%0.94%4.38%。据推算,目前我国全人群HBsAg流行率约为5%7%,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8,600万。

  国际疾病流行情况

 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)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,2019年全球约有慢性HBV感染者2.96亿(2.28亿~4.23亿),约占全球总人数的3.8%。其中,美洲区约500万(300万~1,200万)、欧洲区约1,400万(1,000万~2,200万)、西太平洋区1.16亿(0.95亿~1.42亿)、非洲区8,200万(6,200万~1.15亿)、东地中海区1,800万(1,400万~2,400万)、东南亚区6,000万(4,500万~1.21亿);非洲区和西太平洋区慢性HBV感染者约占全球总感染者的67%。全球每年新感染人数约为150万人,约有82万人死于乙肝,主要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。


三、病原体及致病机理

  l 病原体特点

  HBV是一种直径为42nm的有包膜的DNA病毒,属嗜肝DNA病毒科,由外膜和内核两部分组成。外膜厚27nm,由蛋白质和膜脂质组成,称作HBsAgHBV主要有adwaywadrayr四个血清型,各亚型之间临床症状没有差异,因为拥有共同的决定簇a,针对一种亚型产生的保护作用,也对其它亚型具有保护力。HBV至少有9个基因型(AI),我国以B型和C型为主。

  HBV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,它对热、低温、干燥、紫外线以及一般浓度的消毒剂都是耐受的。在121℃高压20分钟、100℃干烤1小时、100℃直接煮沸10分钟才可灭活HBV。环氧乙烷、戊二醛、过氧乙酸和碘伏对HBV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。

  致病机理

  HBV主要感染肝脏,虽然在其他器官组织中,也能检测到HBsAg,但没有证据表明HBV在肝细胞以外的其他位置进行复制。多数试验表明,HBV感染并不会直接造成细胞病变,肝细胞损伤是病毒蛋白感染肝细胞过程中产生的细胞免疫损伤。

  人体感染HBV后可表现为急性肝炎,也可形成慢性肝炎,并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。乙肝慢性转归的决定因素是感染时的年龄,1岁以内的婴儿感染HBV后近90%的感染者会转为慢性,14岁新感染者中,慢性转归的比例为30%50%,而成人感染后发展为慢性的比例为5%10%。新生儿出生时感染的病毒会持续存在,主要是由于新生儿对病毒抗原的免疫耐受,而成年人感染后发展为慢性可能与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。


四、临床特征和诊断

  l 临床表现

  按照感染HBV后的疾病进程,临床诊断可以分为HBsAg携带者、急性乙肝、慢性乙肝以及肝硬化、肝癌等。

  HBsAg携带者

  指血清HBsAg阳性>6个月,血清HBV-DNA可检出,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(间隔3个月)谷丙转氨酶(ALT)和谷草转氨酶(AST)均在正常范围,且无慢性肝炎的体征如肝掌、蜘蛛痣、脾肿大等。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炎症、坏死和纤维化改变。

  ②急性乙肝

  近期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乏力及消化道症状,或伴有尿黄、巩膜及皮肤黄疸;血清HBsAg阳性,ALTAST升高等;有明确证据表明6个月内曾为HBsAg阴性或者乙肝病毒核心抗体(抗-HBc IgM阳性1:1000以上或者肝组织学检查符合急性病毒性肝炎改变或者恢复期血清HBsAg阴转,乙肝病毒表面抗体(抗-HBs)阳转。

  ③慢性乙肝

  HBV急性感染超过6个月HBsAg仍然阳性或者发现HBsAg阳性超过6个月,血清可检出HBV DNAALT持续升高或者反复波动,肝脏组织学检查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学改变,可伴有肝掌、蜘蛛痣和肝、脾肿大等体征,也可有白蛋白降低、白/球比例倒置、胆红素升高、凝血因子异常等。

  ④乙肝相关的肝硬化和肝癌

  患者有慢性乙肝病史及表现,伴有脾功能亢进,或食管、胃底静脉曲张,或腹水即可诊断为乙肝肝硬化。影像学检查也有肝硬化的表现,肝组织学检查为弥漫性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。

  有慢性乙肝病史及表现,影像学、组织学及相关化验均支持肝细胞癌诊断者即可确诊为HBV相关的原发性肝细胞癌。

  目前尚无可有效清除HBV的药物。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,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,延缓和减少肝脏失代偿、肝硬化、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,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是目前慢性乙肝的主要治疗目标。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、免疫调节、抗炎和抗氧化、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,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,只要有适应证,且条件允许,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。

    诊断

  乙肝的临床诊断主要根据流行病学史、临床表现,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,其中实验室检查主要是对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。与乙肝相关的抗原和抗体包括HBsAg、抗-HBs、抗-HBcIgGIgM)、乙肝病毒e抗原(HBeAg)和乙肝病毒e抗体(抗-HBe)。在HBV感染的不同阶段,至少会存在上述的一种血清学标志。

  HBsAg阳性即表明是HBV感染。在新感染的病例中,感染后35周内HBsAg是唯一可检测到的血清标志物。抗-HBc则出现于急性HBV感染初期或恢复期,可终生携带。其中,抗-HBc IgM可在急性感染初期检测到,在慢性乙肝病例急性发作期也可检测到。急性或慢性HBV感染者中血清均可以检测出HBeAg,其检出与病毒复制能力直接相关。

  自然感染后的免疫力

  通过自然感染可获得持久免疫。典型表现就是能够检测出抗-HBs和抗-HBc双阳性,且这两种标志物可持续终生。


五、疫苗免疫预防

  l 疫苗工艺和种类

  目前,全球使用的乙肝疫苗均为重组蛋白疫苗。我国现用乙肝疫苗分别采用酿酒酵母、汉逊酵母和中国仓鼠卵巢(CHO)细胞表达系统,在体外表达S蛋白(HBsAg),辅以氢氧化铝佐剂制备而成,主要剂型包括10μg20μg60μg

  免疫策略

  1992 年,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,在全国推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工作。2002年,将乙肝疫苗正式纳入计划免疫,对所有适龄儿童免费提供乙肝疫苗,允许收取少量的接种服务费。20056月起,全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全部免费,不再收取接种服务费。20092011年,对199411日至20011231日出生的未接种或未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的儿童实施接种补种。2010年,开始实施孕产妇产前HBsAg筛查及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(HBIG)联合接种的试点工作。2015年,该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。

  免疫程序

  乙肝疫苗按“0-1-6月”程序共接种3剂次,第2剂与第1剂间隔1个月,第3剂与第1剂间隔6个月。

  新生儿接种:

  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,第2剂在1月龄时接种,第3剂在6月龄时接种。①重组(酵母)乙肝疫苗:每剂次 10μg,不论产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(HBsAg)阳性或阴性,新生儿均接种10μg的乙肝疫苗。②重组(CHO)乙肝疫苗:每剂次10μg20μgHBsAg阴性产妇所生新生儿接种10μg的乙肝疫苗,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接种20μg的乙肝疫苗。

  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,可按医嘱肌肉注射100国际单位HBIG,同时在不同(肢体)部位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。

  HBsAg阳性或不详产妇所生新生儿建议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;HBsAg阳性或不详产妇所生新生儿体重<2000g者,也应在出生后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,并在婴儿满1月龄、2月龄、7月龄时按程序再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。

  危重症新生儿,如极低出生体重儿(出生体重<1500g者)、严重出生缺陷、重度窒息、呼吸窘迫综合征等,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。

  建议HBsAg阳性产妇所生儿童接种最后一剂乙肝疫苗后12个月进行HBsAg和抗-HBs检测。若发现HBsAg阴性、抗-HBs阴性或<10mIU/ml,可再按程序免费接种3剂次乙肝疫苗。

  补种原则:若出生24小时内未及时接种,应尽早接种。对于未完成全程免疫程序者,需尽早补种,补齐未接种剂次。第2剂与第1剂间隔应不小于28天,第3剂与第2剂间隔应不小于60天,第3剂与第1剂间隔不小于4个月。


六、其他防控措施

      1. 病人管理:HBV感染者无需采取特别的隔离措施,只需采取防止暴露于血液及体液的通用防范性措施,如对血液或感染性体液污染了的器具进行随时消毒。

  2. 切断传播途径:加强采供血机构和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管理、医源性感染控制、以及对理发、美容、修脚等有可能发生经血传播乙肝的公共场所的消毒管理等。

  3.暴露后预防:如发生经皮肤(例如针刺)或粘膜接触可能含HBV的血液后,及时采取暴露后预防措施,包括HBIG和乙肝疫苗接种。




    [1] Stanley A. Plotkin 主编, 罗凤基等译疫苗学(第6版)[M]. 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, 2016.  

  [2]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: WS 299-2008 [S]. 

  [3]王富珍郑徽孙校金中国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成就与展望[J]. 中国疫苗和免疫, 2019, 25: 487-492. 

  [4]陆海英徐小元《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》(2019年版)解读[J]. 临床内科杂志, 2020, 37: 540-542 

  [5]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(2021年版)[EB/OL].  

  http://www.nhc.gov.cn/jkj/s3581/202103/590a8c7915054aa682a8d2ae8199e222/files/7559f978e6be4ec585a9a1fe0d9224f6.pdf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