检验检测
实验室安全文化月: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
实验室安全文化月: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

实验室安全文化月

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,“人人讲安全,个个会应急”不仅是一句口号,更是保障科研活动生命线的行动指南。预防是未雨绸缪的防线,应急是化险为夷的关键,当安全意识扎根心底,应急技能融入日常,我们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稳健前行。

1. 火灾事故:电气短路、化学品自燃、高温设备失控等。
2. 化学品泄漏:强酸强碱泼洒、有毒气体逸散、易燃液体外溢等。
3. 生物安全风险:病原微生物意外暴露、实验动物抓咬伤、防护失效等。
4. 物理性危害:高压容器爆炸、玻璃器皿破裂、设备机械故障等。


1
实验室火灾应对措施
①发现火情,现场工作人员立即采取措施处理,防止火势蔓延并迅速报告;
②确定火灾发生的位置,判断出火灾发生的原因,如压缩气体、液化气体、易燃液体、易燃物品、自燃物品等;
③明确火灾周围环境,判断出是否有重大危险源分布及是否会带来次生灾难发生;
④明确救灾的基本方法,并采取相应措施,按照应急处置程序采用适当的消防器材进行扑救;
⑤依据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、危害程度级别,划定危险区,对事故现场周边区域进行隔离和疏导;
⑥视火情拨打“119”报警求救,并到明显位置引导消防车。

2
实验室化学品泄漏应对措施
①立即行动——保护人员安全
迅速佩戴护目镜、防化学手套、防毒面具及防护服,避免皮肤或眼睛直接接触泄漏物。立即疏散泄漏区域内的非必要人员,并设置警戒线。
②控制泄漏——科学处理是关键
液体泄漏使用吸附棉、沙土或专用吸附剂覆盖泄漏区域,防止扩散。酸液用碳酸氢钠(小苏打)或石灰中和,再用吸附材料清理。碱液用稀醋酸或硼酸溶液中和后处理。气体泄漏立即关闭气源,启动排风系统,打开门窗通风。若为有毒气体(如氯气、氨气),需佩戴正压式呼吸器处理。
③上报与记录——规范流程保安全
立即通知实验室安全负责人,启动应急预案。拨打校园安全电话或119,清晰说明泄漏物名称、性质及危害程度。后续将吸附材料及污染废物装入专用危废容器,贴好标签。使用合适溶剂(如清水、酒精)清洁污染表面,确保无残留。

3
实验室化学品灼伤应对措施
①强酸、强碱及其它一些化学物质,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作用,发生这些化学灼伤时,应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,再分别用低浓度的(2% ~ 5%)弱碱(强酸引起的)、弱酸(强碱引起的)进行中和。处理后,再依据情况而定,作下一步处理。
②溅入眼内时,在现场立即就近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。每一实验室楼层内备有专用洗眼水龙头。冲洗时,眼睛置于水龙头上方,水向上冲洗眼睛,时间应不少于15min,切不可因疼痛而紧闭眼睛。处理后,再送眼科医院治疗。

3
实验室化触电应对措施
①触电急救的原则是在现场采取积极措施保护伤员生命。
②触电急救,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,越快越好,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,救护人员不准用手直接触及伤员。使伤者脱离电源方法:
a. 切断电源开关;
b. 若电源开关较远,可用干燥的木棍,竹竿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带电设备;
c. 可用几层干燥的衣服将手包住,或者站在干燥的木板上,拉触电者的衣服,使其脱离电源;
③触电者脱离电源后,应视其神志是否清醒,神志清醒者,应使其就地躺平,严密观察,暂时不要站立或走动;如神志不清,应就地仰面躺平,且确保气道通畅,并于5s 时间间隔呼叫伤员或轻拍其肩膀,以判定伤员是否意识丧失。禁止摇动伤员头部呼叫伤员。
④抢救的伤员应立即就地坚持用人工心肺复苏法正确抢救,并设法联系校医务室接替救治。

选择要点
个人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。
以危害评估为依据,针对不同防护级别要求,挑选合适的防护装备。
对防护装备的选择、使用及维护,需制定清晰的书面制度、流程和操作指南。
使用前要细致检查,杜绝使用标识不明、损坏或有泄漏的防护用品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