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南湿北冷两交锋,乍暖还寒斗雨风。一夜返青千里麦,万山润遍动无声。”雨水时节,水开鱼现,鸿雁北向,草木萌动,一幅冬末春初的景象。伴随风恬日暖、春雨初霁,又是一年春将至,然而和春天一起苏醒的还有历经寒冬洗礼的蚊子。 春天的热度“一键激活”了熬过寒冬的蚊子,那个去年夏天喜欢在你耳边嗡嗡嗡的小家伙又回来了,不同的是,这时它们有了一个逆袭重生的名号——越冬蚊。 什么是越冬蚊 冬天气温降低,蚊虫大批死亡,但有些蚊虫聚集到温暖、潮湿的场所隐匿起来,启动不食不动的越冬模式,其生长发育及吸血繁殖等活动暂时停止,此时的蚊子叫越冬蚊。 越冬是蚊虫对气候变化而产生的一种生理适应现象。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,全年各月平均气温均达10℃以上,蚊虫无越冬现象。陕西省入秋后气温下降快,气温低于15℃时,蚊子的吸血活动会停止,而当气温低于10℃时,蚊子就启动越冬程序了。 陕西省全年温度曲线图(图片来源于天气网,仅供参考) 以成蚊形态越冬 典型代表如淡色库蚊、中华按蚊。进入越冬状态的成蚊,一是从蛹期羽化的雌虫,它们不吸血;二是吸过血的雌蚊,此时卵巢不再继续发育,但一般都已受精产过卵。在翌春吸血后卵巢即发育而产卵,产生第一代幼虫。越冬雌蚊,体内积聚大量脂肪体能够在严寒中提供能量,脂肪还可降低体内组织结冰点,使蚊虫能耐受低温。 以幼虫形态越冬 幼虫不再羽化为成虫,在水坑、污水沟、粪池里可以发现它们的踪迹。如骚扰阿蚊。 以蚊卵形态越冬 虫卵不再孵化成幼虫,这些卵可以在小型积水容器里发现。如白纹伊蚊。 想了解更多的蚊虫生活习性,请关注《那些年我们拍死的蚊子》。可点击链接关注6月6日世界害虫日(三):那些年我们拍死的蚊子 到了次年春天(10℃以上),越冬蚊复苏,纷纷从越冬场所飞出,不经意间,和你我来一场久违的邂逅,以血为誓,只因吸血才能使雌蚊卵巢发育。待到“风回云断雨初晴”,庭院周边就会出现许多积水,如散落的水瓶、缸罐、树洞、石穴等,这些为蚊子产卵提供了无限可能。